潘东明
潘东明
电商扶贫分论坛—潘东明演讲
感觉这个会场是最有情怀的,同意美女主持人的观点,越是农业越是传统的,我们今天的浪潮应该更时尚、更现代。
到贵州看到最多的几个字是大数据、大扶贫,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这几年扶贫,包括电商扶贫纳入很重要的一章,声音是很大的,实际上这方面怎么做?我见到成功的案例不是特别多,或者是说我们这一块如何通过电商来做扶贫,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我相信互联网是万能的,对扶贫这一块的发展一定有很大的作用。
我把我们赶街平台6年的时间,在农村的深耕、在接触电商扶贫相关的做法和在座的各位做分享。我们应该是最早做农村电商的,在浙江绿水县(音)的一个协会开始做的,我们今天的做法被很多人称为遂昌模式。我们覆盖四五百万人口,他们都在享受赶街的服务。
创新方面,我们做得比较多,已经开创了中国农村电商无数个第一。第一个农村电商协会、第一个被称之为淘宝店、特色农业的第一个县级馆、有全国第一个特色联盟,我是联盟的盟主。中国生鲜农产品最早获得最高流量的世界聚划算水产也是我们探索的,我们探索中国首个非标农产品管理的C2B的方式,有自己的分销系统。此外,还开创了中国第一个以县乡村为主的体系,领导对我们都很关注。
去年10月,我们公司受商务部的委托起草了农村电子商务规划和农村电子商务执行两项标准,来验收农村电商示范县,这是我们公司起草的,影响力很大,之前是没有村淘。去年接待各地考察,贵州来了很多人,我们共接待了2千多批,称之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延安。
农产品上行是核心,农民手上没有其他的生产资料,让他致富肯定要在农产品上做文章,产业核心是农产品,我们的遂昌模式是建三个体系,农产品上行体系、消费者体系、供应链和产品体系。
供应链很好理解,很多农产品卖不出去,很多时候不是产品不好,特别是贵州的商品非常好,不是北上广没有需求,是有需求的,为什么对接不起来?很多东西最基础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你的产品要过得了商品的概念,标准化、溯源体系、商品体系、冷链、售后等等关卡。农村是很碎片化的,不可能让一个农民或者是小的合作社干好,我们的经验是至少以县为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整合来干这个事情,市场和政府相结合来干。
核心想说的几个观点,世界变得非常快,我们可能在过去认为成功的东西,到现在就是错的。因为这几年我们深耕一线感触特别大,我提了三个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化、社交化、本地化”,这三化结合是农村最基础的思想。
第一,过去认为互联网中国20多年已经开始了,电子商务也不陌生,但是实际只与一部分人相关,10个人里面6、7个人相关,还有4个不相关就是农村,我们过去在农村跑,有的农村确实能买几台电脑,偶尔打开看看,真正的互联网应用离他们很遥远,我们看到最大的变化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本覆盖百分之百的行政村,村里面很多都有智能手机,70%、80%都装有微信,互联网真正到农村是移动互联网+,虽然没有用起来,能不能发力就看这一拨力量。
第二,移动社交化,农产品底座架构都是非标的,标准型是工业产品,农产品和标准相差非常大,我和阿里很多高层探索过,阿里做农产品的模式是否要改?要同等质量价格划算,农产品没有这样的情况。微商现在不成熟,没关系,任何东西都有不成熟的时候。
营销方式从原来工业化走向人性化的思维肯定是正确的,人性化才是最后的一关,我们过去交易是先产品后人,但是微信或者是未来社交化场景让很多非标准的东西有人的介入。人或者是人性化的电商是解决农产品最核心的东西,人是我们移动的基础,移动社交化已经开始为我们撬开大门。
第三,本地化,我们遂昌小县城有5万人,外面有十几万人,就扶贫来说,做一个村和村的对接,没有工业管理、包装设计等等,本地化,本地人吃在本地,吃在当季,不想卖到全国,这些很难的,一定要本地化,我们需要探索到适合卖到全国的产品才能卖出去。
全民分销,大家熟悉的是铁观音案例,打开微信铺天盖地是卖铁观音,开始很厌烦,但是慢慢的就开始喜欢了。我每年还是要买上一些铁观音,通过QQ的全民分享,非常多的蚂蚁在一起不得了。这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微信时代发动所有人来本土推销。先不要卖全国,县乡之间先干好。
众筹,我们的副县长是很有情怀的一个人,他喜欢和百岁老人合影。这个村海拔800米以上,有300亩的高山梯田,荒草丛生。里面有40多个老人,我们的县长号召大家为40几个留守的老人,为800亩梯田上的家园筹钱,共同发展农村事业。短短几天就筹集到了一些资金,众筹是未来谁都可以发起的,村干部、大学生、镇长个人自己,加上县把贫困描述一下,这个是众包、众筹的形式。
我就分享这些,因为农村电商相对以前城市电商才刚刚开始,但是我觉得农村电商的经济层面不一定会比城市差。因为10个人有6个人在农村,竞争比较少,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在社会层面联合起来,用先进的互联网工具服务真正帮助父老乡亲和农民、弱势群体发展,相信一定会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帮助。谢谢大家!